新闻中心
News
分类>>欧亿体育app【科普】掌握老年肌少症预防治疗双管齐下
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会逐渐减少,这是一个自然过程。
老年肌少症,顾名思义就是老年人肌肉减少,严格来讲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全身性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老年肌少症是一种渐进性的肌肉退化疾病,通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目前研究数据显示,60-70岁的老年群体中,肌少症患病率为13%,80岁以上人群可达50%。
研究调查表明,老年人很多不适症状是由老年肌少症引起的,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方面和生活质量方面——
老年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身体功能的下降,体力和耐力明显不如从前,日常活动变得困难,比如行走、爬楼梯、提重物等会较之前吃力。
老年肌少症会增加跌倒风险,肌肉力量不足和平衡能力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跌倒,而跌倒可能导致骨折、受伤等并发症,而骨折导致的卧床会引起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病,甚至危及生命。
老年肌少症导致老年人自理能力的降低,如穿衣、洗澡、进食、洗漱等,进而对他人产生依赖,增加其他家庭成员的负担。
老年肌少症会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长期身体功能下降可能会使老年人感到沮丧、焦虑,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和社交活动。
老年肌少症会延长住院时间,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在生病或手术后,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住院时间也会相应延长,不仅会增加住院的费用,而且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观察身体变化,查看自己的四肢是否变得消瘦、皮肤是否松弛等,更准确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自己的小腿围初步判断肌肉是否明显减少,男性一般在30~36cm,女性一般在28~34cm。
进行简单的力量和体能测试,如握拳测力、能否轻松抬起重物等,老年男性握力在25~45公斤,老年女性握力在15~35公斤。同时,注意自己的日常活动能力,如走路速度是否变慢、爬楼梯是否感到困难等欧亿体育app。
注意自己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可以尝试单脚站立、转身行走等动作,观察是否稳定和自如。
关注自己的体力状况和疲劳程度。如果经常感到疲倦、无力,完成日常活动变得更加吃力,可能是肌肉减少的一个信号。
老年肌少症属于为中医“瘘证”“虚劳”的范畴,最早记录可追溯到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中医认为老年肌少症的发生与先天气血不足以及后天脾胃虚弱有关。先天的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而后天的脾胃虚弱我们可以进行干预和治疗。《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大量脾胃与肌肉相关的理论,如《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称“脾脏主水谷精运化,以生养肌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及《素问·痿论》称“脾生肉”。而且给出了治疗的方向,《素问·痿论》就专门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也就是说根据脾胃系统及经脉治疗肌少症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减缓骨骼肌质量和功能损失的最佳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和阻力运动。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散步等)可以增强信号通路的敏感性,提高线粒体和骨骼肌细胞蛋白的合成。阻力运动(包括举重、拉伸、仰卧起坐等)可以直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肌纤维蛋白的合成,最终改善肌肉功能。运动时间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每周进行2-3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左右。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听从身体、长期坚持。
营养干预是预防和改善老年肌少症的重要环节。首先,最关键的是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尤其是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禽类、蛋类、豆类等。中国营养学会指南提出老年人每日最佳蛋白质摄入量为1.0~1.5g/kg。其次,要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D、钙等。研究证实,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肌肉力量,防止出现意外。
要注意均衡饮食、规律进餐、增加膳食纤维等。在保证充足营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定期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以确定自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情况。
其中,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方案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功法锻炼要动作到位,防治意外拉伤。
中医疗法虽然众多,但几乎所有的方法都围绕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胃,因此,日常养生要重视脾胃的养护。
老年肌少症的预后良好,但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健康的肌肉才能延缓衰老,才能预防因为老年肌少症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肌少症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也是防治老年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您有老年肌少症的征兆,可以前往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进行筛查、评估及治疗。
医学硕士。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委会委员。师承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赵慧玲教授、王朝阳教授及广安门中医院黄石玺教授。长期致力于老年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业擅长:中西医融合诊疗各类老年病,如老年衰弱、急慢性咳嗽、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顽固性便秘、失眠等。针灸诊治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面瘫等。刺血疗法施治“三高”病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湿疹、疮疖等。